从传统的蔬菜种植到现代化的智能玻璃温室,温室大棚正成为推动农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科技赋能下,这个古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北京市平谷区京瓦温室园艺示范园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里,小番茄植株悬挂在牵引绳上,每株有五六米长。工作人员按下控制按钮,水肥一体化、温湿度调节、透光通风等自动化设备依次开启。
“每平方米小番茄年产量达22公斤,生菜每年可以收9到10茬”。而在传统露天种植条件下,生菜每年仅能收获2-3茬。
01 行业规模:全球市场稳步增长,中国成为重要力量
温室大棚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温室大棚市场规模达到1808.21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675.23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预估为6.75%。
中国作为世界温室大棚产业的重要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到486.95亿元。
蔬菜温室大棚作为细分领域,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全球蔬菜温室大棚市场销售额达378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68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
02 政策驱动:国家战略引领产业方向
政策支持为温室大棚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
这一政策目标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重要行动。
政策还规定,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将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
这一政策导向为温室大棚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空间,推动设施蔬菜、花卉、果树、中药材的主要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03 智能化:从环境控制到全程自动化
温室大棚行业的科技创新正从简单结构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演进。
在京瓦温室园艺示范园,智能化管理系统是温室的核心。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二氧化碳浓度,都靠控制箱实时控制。
大棚顶部的钢化漫散射玻璃让光线均匀洒下,透光率高达91.5%,避免局部光照过强灼伤植株。
智能喷施技术也在迅速推广。温室吊轨自走式智能喷施机技术利用棚室架构和环境特点,采用轨道自行,高浓度射流喷雾洒式方式的新型喷药机。
该技术实现了智能控制,风动漂移粘着,消除虫、菌寄主,提升肥药利用率。
04 新型材料:从被动保温到功能化调控
材料创新正为温室大棚带来革命性变化。稀土转光膜技术可将太阳光中的紫外光、紫光和黄绿光转换成作物光合作用利用率高的红、蓝光。
这种技术改变阳光透过膜后的光质,使植物充分利用光能,进而形成 “光肥” 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促进设施蔬菜增产提质。
该技术采用无机稀土氧化物与有机配体协同,可实现精准光谱,具有超高稳定性,耐酸碱,抗紫外老化,寿命可达5年,光子转化率≥85%。
实际应用数据显示,该技术可使茄果类增产10%至50%,叶菜类生长周期缩短7天,农药用量大幅降低,综合成本降低20%至30%。
05 能源革新:从能源消耗到能源协同
能源管理正成为温室大棚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基于高温空气能热泵的温室主动蓄热供热技术采用高温空气能热泵技术,使温室大棚实现昼夜循环供热。
白天热泵吸收温室内高温空气热量,转化为热水通过地暖管加热耕作层土壤,夜间从土壤中提取热量为空气补温,维持稳定的土壤与空气温度。
光伏农业一体化正快速发展。山东寿光光伏温室年发电量达120kWh/㎡。
千禾温室开发了 “农光互补+智能微网” 系统,采用透光率30% 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板,在满足作物光照需求的同时,年发电量达120kWh/㎡。
06 多场景应用:从单一生产到多元融合
温室大棚的应用场景正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更加多元化的领域扩展。
在观光农业领域,温室大棚通过美学与功能的平衡实现价值提升。河北保定生态园建设100亩连栋温室,采用 “星空顶+智能导览” 方案,通过LED灯带模拟星空效果,结合AR互动屏展示作物生长周期,使游客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4.5小时。
在科研领域,温室大棚提供精度与稳定性的极致追求。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建设2000㎡组培实验室,采用 “负压隔离+动态灭菌” 方案,将组培苗污染率从5% 降至0.3%,年节省实验材料成本45万元。
生态餐厅成为温室大棚的新兴应用场景。浙江杭州鱼菜共生餐厅建设5000㎡玻璃温室,采用 “立体种植+餐桌直供” 方案,将生菜从种植到上桌周期缩短至21天,食材损耗率从8% 降至2%。
07 区域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
温室大棚行业正根据各地区气候特点,发展出不同的技术路径。
根据农业农村部部署,北方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南方以塑料大棚为主。黄淮海、环渤海和西北暖温带,东北和西北中温带区域,以发展节能日光温室为主,适度发展大跨度塑料大棚。
长江流域亚热带多雨区以发展单栋和连栋塑料大棚为主,适度发展遮阳棚、防雨棚、防虫网室。华南亚热带多雨区以塑料大棚、遮阳防雨棚为主,有条件的地区适度发展连栋塑料温室。
这种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气候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大棚运营成本。
08 种植技术:从粗放到精准的重大变革
温室大棚内的种植技术正经历从粗放到精准的重大变革。
设施种植伴生雾化植保技术为全球首创双极复合雾化技术,融合常温与加热雾化形成复合链溶雾,精准控制雾滴,均匀度>90%,悬浮时间延长3至5倍,显著提升雾滴控制及活性保护。
该技术适配消毒液、生物制剂及主流农药,实现无死角覆盖,农药利用率提升30%、用量减少40%。集成AI智保云实现自动化作业,结合物联网与专家系统,支持远程诊断与精准管控,农药有效利用率可达85%。
在育苗领域,技术创新也在加速。千禾构建 “智能催芽+精准移栽” 体系,通过 “温度梯度控制+超声波雾化” 技术,使番茄种子发芽率从85% 提升至96%,发芽时间缩短2天。
09 产业格局:从分散竞争到集中度提升
温室大棚行业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目前市场仍较为分散,主要企业包括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简阳市建川实业有限公司、昆山市永宏温室有限公司、江苏绿阳温室设备有限公司等。
从市场结构来看,中国温室大棚行业主要可分为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其中塑料大棚占比最重,占比为67.50%,日光温室占比为29.35%。日光温室作为我国独创的园艺设施,在节能方面表现突出。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正在加速。具备场景定制能力的企业市场份额正以年均22% 的速度增长。
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三方面:一是消费升级催生观光采摘、生态餐厅等体验式农业需求;二是科研机构对环境控制精度的要求提升;三是碳达峰目标推动光伏农业一体化项目落地。

诚旭首页
当前位置:

